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97.10.23 開放近用資訊

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案例,有位工程師因為牽扯到著作財產權的問題,而被起訴。我們藉由這個案例開始衍生討論相關的事件。

●智慧財產權由三項法律共同支撐:
1.專利法
2.商標法
3.著作權法

●著作人格權:
1.公開發表,表示其本名、別名或不具名之權利。
2.禁止他人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其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致損害其名譽之權利。
3.著作人死亡或消滅者,關於其著作人格權之保護,視同生存或存續,任何人不得侵害。
4.共同著作之著作人格權,非經著作人全體同意,不得行使之。各著作人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同意。
5.未公開發表之著作原件及其著作財產權,除作為買賣之標的或經本人允諾者外,不得作為強制執行之標的。
6.著作人格權專屬於著作人身本身,不得讓與或繼承。

老師要我們每個人在Open Access裡選擇一篇文章閱讀
而我選擇了Ch4:Political Perspectives這個章節裡的
「Open Acces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97.10.21 館藏發展

今天上課內容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發展白皮書」

●館藏發展政策:以書面文字明確敘述館藏的目的、館藏選擇與淘汰的原則,列舉館藏的範圍與深度,確定選書工作的職責。

●訂定館藏發展政策的目的
1.強化館藏之建置與發展特色
2.有效合理分配購書經費,促進館藏均衡發展
3.確立館藏發展之工作準則及與外界溝通之工具
4.充分掌握讀者需求,提供完善資訊服務
5.促進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為了進一步推動台灣研究,將積極拓展以下三個館藏特色:
1.臺灣資料
2.親子資料
3.視障資料

●願景
1.人文與科技融合
2.硬體與軟體充實
3.本土與國際接軌
4.服務與研究兼顧

●目標與策略
1.保存文化
2.充實設備
3.服務讀者
4.研究發展
5.合作交流
6.行銷推廣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97.10.16 開放近用資訊

●免費開放近用:Gratis OA
自由開放近用:Libre OA

●2008年4月,斯蒂萬.哈納德(Steven Harnad)與彼得.薩伯(Peter Suber)建議若干名詞,區分兩種類型的免費線上近用模式:移除價格障礙、移除價格及授權障礙。

●3B宣言定義一種自由開放近用,不是所有的自由開放近用都符合3B的定義。

●根據96年7月11日修正之著作權法,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兩種。

●著作人格權
1.公開發表,表示其本名、別名或不具名之權利。
2.禁止他人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其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致損害其名譽之權利。
3.著作人死亡或消滅者,關於其著作人格權之保護,視同生存或存續,任何人不得侵害。
4.共同著作人格權,非經著作人全體同意,不得行使之。各著作人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同意。
5.未公開發表之著作原件及其著作財產權,除作為買賣之標的或經本人允諾者外,不得作為強制執行之標的。
6.著作人格權專屬於著作人身本身,不得讓與或繼承。

●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

●先有電腦,才有數位。

●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財產權之一種,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權」一詞,始於中國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大清著作權律》。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97.10.14 館藏發展

今天老師介紹「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館藏發展白皮書」。
而「國立中央圖書館」所在地是台北縣中和市的八二三紀念公園。
該圖書館除了提供一般民眾終身學習與閱讀的需求,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外,希望藉由台灣研究中心的成立,就台灣研究館藏的厚實基礎,支援各界於台灣研究時必要的資源,並以研究支援教學,以教學所需促進研究發展。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97.10.9 開放近用資訊

●開放近用譯自Open Access,近用是接近使用的簡稱,相對的名詞是付費近用(Toll Access)。

●開放近用文獻是數位的、線上的免費文獻,免除絕大部份著作權或授權的限制。

●開放近用是針對資訊近用性的社會運動,從使用者的角度擴大資訊的流動性。

●1966年,由美國教育部所屬的教育研究發展局(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與國立教育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Education)共同建立教育文獻資源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RIC)。

●3B宣言
1.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2002年2月)
2.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2003年4月)
3.柏林宣言(2003年10月)

●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意提出兩個策略
1.玉律(Green Road):包括未經同儕評閱的預刊本及通過同儕評閱的刊後本,依典藏的對象,可分為機構典藏、學科典藏及自我典藏等三種,俗稱玉律。
2.金科(Gold):指的是學者利用相關工具創立一個新型營運模式的期刊文獻資訊,以提供開放、自由的資訊取用。

●開放近用學刊(OA Journals):經過同儕評閱的論文,在學刊發表,平台及長期典藏等原則,寄存在多個由聲譽卓著單位支援的線上典藏機制裡。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97.10.7 館藏發展

●數位館藏的定義:"The library's digital resources include digitized gateways to remote digital and digitized databases."

●數位圖書館的必然發展條件—數位化館藏,亦即數位圖書館之資料或館藏主要是電腦可處理型式—電子化或數位化。

●數位化館藏發展背景
1.電子出版的盛行
2.電子圖書館的發展
3.書刊售價增加與圖書館經費減少
4.科技進展
5.讀者使用習慣
6.網路電子資源迅速發展

●數位館藏的特色
1.以多種形式出現
2.提供全文式的資訊
3.具有超文件或超媒體的能力,可以連結相關電子文件或其他數位資訊
4.互動式多媒體形式
5.電腦、網路通訊與資訊內容業結合將促進多媒體業的發展
6.資訊以多層次方式提供
7.數位資源採用各種電子文件編碼標準,如TEI、SGML、HTML、XML等
8.數位資源有些在本地電腦可直接取用,有些是透過遠端取用
9.數位資源的組織與資訊系統的檢索功能密切關連

●圖書館的電子館藏可分為三種:
1.將圖書館的真實館藏電子化
2.引進出版市場現成的電子資源
3.運用網路上免費的電子資源

●「國際標準書目描述編目—電子資源」(ISBD-ER),分三大類:
1.電腦資料(Computer data)
2.電腦程式(Computer programs)
3.電腦資料與程式(Computer data and programs)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97.10.2 開放近用資訊

●科技的進步→理想實現。

●1990年代,網際網路商品化後,分享及交換資訊進入新的境界,許多理想成真。

●1991年成立阿西檔案後,更加速分享文化的散布與實踐→開放近用運動在這樣的基礎萌芽。

●2002年2月的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及2003年10月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奠定開放近用的基礎。

●開放近用的政策宣言是推動開放近用運動的重要原動力,特別是俗稱3B宣言的:
1.布達佩斯開放近用協議(2002年2月)
2.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2003年6月)
3.柏林宣言:開放近用科學與人文學知識(2003年10月)

百慕達原則:1996年,參與國際人類基因排序連盟的科學家及贊助單位,發表百慕達原則。其目的是在科學家之間,快速及自由地共享未出版的基因排序資訊。百慕達原則是開放近用的早期宣言之ㄧ,2003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堡,再次被重申。

●2004年11月18日,Google宣佈其Google學術計畫→將圖書部分或全部掃瞄。

●布達佩斯開放近用協議認定的開放近用是:
本文認定的開放近用係指,在公眾的網際網路被免費使用,允許所有使用者下載、閱讀、複製、散布、列印、檢索內容,並連結至原來的網頁,爬梳內容供檢索之用,置入軟體當成資料之用,以及其他的合法用途,除了上網本身,沒有費用、法律及技術等障礙。複製及散布的限制,以及著作權法的施行範圍,只限於讓作者控制內容的完整性和姓名權。

●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
2003年6月的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主張開放近用出版品必須具備下列兩個特性:
1.保留部分權利→作者及著作所有權人授權所有使用者免費、不能撤回、全球性、永久的近用權利,只要恰當的署名原著者,就可以不拘理由以任何數位媒體形式,公開複製、使用、散布、傳送及展示其作品,製作及散布衍生作品;印本形式只限少量及個人用途。
2.公開典藏→包括所有附件、前項著作權聲明在內的完整作品,以適當的標準檔案格式存寄在至少一個線上典藏機制裡。該典藏機制必須由學術單位、學會、政府機構或其他聲譽卓著的單位支援,採用開放近用、散布無限制、跨平台及長期典藏政策(公共醫學中心 PubMed Central是生物醫學領域裡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個線上典藏機制)。

●柏林宣言:開放近用科學與人文學知識
緊接著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之後,2003年10月,德國的德國馬普學會及線上歐洲文化資產共同發表柏林宣言開放近用科學與人文學知識,柏林宣言從作者端界定開放近用,對應至畢士大宣言。柏林宣言的簽署者表達他們的兩個目標:
1.作者及著作所有權人授權給所有的人近用其作品,免費、不能撤回、全球性的權利;只要使用者清楚標示作者的姓名,就允許使用者不拘目的,以任何數位形式,公開複製、使用、分發、傳送、展示原作品,及分發改作的作品,並允許製作少量印本供個人使用。
2.包括所有附件及授權聲明在內的完整作品,必須以標準的電子檔案格式,以適當的科技標準(如開放典藏),儲存在至少一個線上典藏所,該典藏所必須由學術機構、學會、政府機關或其他知名組織設立及管理,以確保其作品得以長期地開放近用,無限制地散播,並保障其互通性。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97.9.30 館藏發展筆記

今天上課內容:觀賞兩部有關圖書館的短片
●Living Library
這部短片的內容在介紹瑞典的一間圖書館。這間圖書館是採取自動化的經營方式,只要將書本放上輸送帶,書本會隨著輸送帶前進到特定的地方,會有類似機械手臂的機器將書本取起並集中放置,再將書本放置到書架上。另外,這間圖書館也發起了一個活動—"Talk To Stranger"!圖書館找來許多平常讀者不太會接觸到的人,如前科犯、女權主義者、性別錯置者等,讓到圖書館的人們可以和他們聊天、交流討論各種議題。
*心得:我個人覺得如果圖書館可以做到像如此的自動化,應該可以省下很多人力來整理及排放書籍。而"Talk To Stranger"的活動也是很有意義,可以讓我們利用圖書館這個地方,和有如各種不同的教科書的這些人們交談,可以獲得不少。

●Take A Seat
這部影片是在描述一間圖書館,讀者可以利用一張感應卡來感應椅子,椅子就會跟著讀者移動。而當讀者停止不動時,椅子也跟著停止,讀者就可以隨時在館內的任何地方坐下閱讀書籍。讀者要離開圖書館時,會跨過一條感應線,而椅子跟著讀者一碰到感應線,就會自動回到原來擺放的地方。
*心得:看到這部影片真的很驚人,這是個很有創意的想法,但在老師的解說下,我才發現原來這只是動畫設計,不是真實的。不過我想以現今日益進步的科技,應該有朝一日可以達到這種理想吧!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97.9.25 開放近用資訊

●開放進用資訊文獻的特色:數位、線上、免費,且沒有大部分著作權限制,也沒有授權限制。

●布達佩斯開放近用促進會(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之十大允許:
1.閱讀
2.下載
3.複製
4.散布
5.列印
6.檢索內容
7.連結全文
8.爬梳內容供檢索之用
9.置入軟體當成資料之用
10.其他的合法用途

●貝斯達(Bethesda)及柏林(Berlin)宣言:著作所有權人必須事先授權給予所有的使用者,以數位 媒體用於負責的目的,宣示作者的姓名,複製、使用、散布、傳送及公開展示其作品,製作集散布衍生作品。

●布達佩斯(2002年2月)、貝斯達(2003年6月)及柏林(Berlin)等三大宣言,對開放近用的定義,影最深遠,或稱為「3B定義」。

●創意共享授權(Creative Commons)是簡單有效的開放近用授權之一,其他的授權也是可以接受的,著作所有權人可以自創授權條款,附在其作品裡。

●開放近用運動的對象是文獻,由作者授權給整個世界,不求回饋。

●開放近用倡導者主張,以納稅人的公款進行研究,得到的結果,理應開放。
ps.三十多個國家簽署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三種研究成果除外、不公開:
1.軍事研究的機密資料
2.可申請專利的發現
3.作者可以收取版稅的出版品(ex:圖書)

●開放近用學刊的特色:
1.開放近用學刊必須經過同儕評閱
2.開放近用學刊多半讓作者保有著作權
3.開放近用學刊的出版商,有些為非營利、有些為營利性
4.開放近用學刊的經營有點類似無線電視廣播電台:有意散布其內容者、支付製作費用、擁有適當設備者就可免費近用
5.開放近用學刊友很多經營模式,作者付費只是其中之一,把開放近用學刊視為「作者付費」的經營模式,是錯誤的觀念。

●開放近用計畫是建設性的,不是破壞性的。

●開放近用不等於普及近用,即便開放近用已經完全達成,仍有四種障礙存在,無法達到普及近用:
1.過濾及檢查障礙:學校、雇主、政府限制使用的範圍
2.語言障礙:線上文獻以英文居多,或單一語文,機器翻譯仍在發展中
3.近用障礙:多數網站讓殘障人士難以近用
4.連線障礙:數以十億計的人,被數位隔離,包括幾百萬學者被迫離線工作

●開放近用是全方位服務,必須擴大其讀者群,增加其作品之能見度及影響力。